促排卵治疗是很多不孕不育女性在试管婴儿或辅助生育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卵巢会被药物刺激,促使多个卵泡同时发育,从而提高受孕几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种可能的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它会让卵巢变得肿大,引起腹胀、腹痛、恶心,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那么,在促排卵治疗期间,我们该如何预防OHSS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预防措施讲清楚。
首先,我们要了解OHSS是怎么发生的。简单来说,就是卵巢在促排卵药物的作用下反应过强,导致卵泡大量发育,卵巢体积迅速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渗出到腹腔,出现腹胀、腹水、甚至影响到血液的循环。尤其是那些卵巢储备较好、年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看看如何在促排卵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OHSS。
1. 个体化制定促排方案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医生在制定促排卵方案时,会根据年龄、卵巢储备情况(比如基础卵泡数、AMH值)、既往促排经历等因素,来决定用药种类和剂量。对于卵巢反应比较敏感的女性,医生会倾向于使用温和的促排方案,比如微刺激或者自然周期,避免使用大剂量的促排药物。
2. 定期监测卵泡发育情况
促排期间,医生会通过B超和激素水平检查,定期观察卵泡的大小和数量。如果发现卵泡发育过快、数量过多,或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就说明卵巢可能出现了过度反应。这时候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甚至暂停促排,让身体有个缓冲的时间,避免进一步恶化。
3. 控制hCG的使用
在促排卵接近尾声时,通常会注射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促使卵子最终成熟并准备卵泡取出。但hCG也是诱发OHSS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会延长黄体功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医生有时会用其他药物替代hCG,比如GnRH激动剂来触发排卵,这样可以大大降低OHSS的发生风险。
4. 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水分
在促排卵后期,尤其是注射了触发排卵的药物之后,建议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比如**、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防止体液大量渗出。同时也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体液平衡。但注意不要喝太多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5.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卵巢扭转
卵巢在促排期间体积增大,容易发生卵巢扭转。因此,在促排后期和卵泡取出前后,要避免剧烈运动、跳跃、提重物等动作。走路要平稳,动作要轻柔,防止卵巢因为剧烈晃动而扭转,造成疼痛甚至缺血坏死。
6. 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
如果在促排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尿量减少等症状,就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OHSS的早期信号。这时候要及时联系医生,必要时住院观察,进行对症处理,比如输液补充白蛋白、利尿等,防止病情加重。
7. 必要时取消鲜胚移植,选择冷冻胚胎
如果促排后发现OHSS风险很高,医生可能会建议不进行新鲜周期的胚胎移植,而是将胚胎冷冻保存,等身体恢复后再进行移植。这样可以避免妊娠带来的激素变化进一步加重OHSS的症状。
8.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在整个促排卵过程中,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有任何不适或疑问,都要及时反馈给医生。不要自己判断或者拖延,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总的来说,预防OHSS的关键在于“个体化治疗+密切监测+及时干预”。虽然OHSS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大多数情况是可以避免的。而且现在的辅助生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医生有很多办法来应对和预防这种情况。
最后再提醒一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不要自己上网查点资料就自己调药或者停药,这样反而容易出问题。安心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顺利度过促排卵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