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医学上称为“隐睾症”或“未降睾丸”,是一种男性常见的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正常情况下,男性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睾丸会从腹腔逐渐下降至阴囊中,这个过程通常在出生前完成。如果睾丸未能顺利下降到阴囊内,停留在腹腔、腹股沟等部位,则称为隐睾。
隐睾的类型
根据睾丸停留的位置不同,隐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腹腔型隐睾:睾丸停留在腹腔内部。
2. 腹股沟型隐睾:睾丸停留在腹股沟区域,这是最常见的类型。
3. 异位睾丸:睾丸偏离正常的下降路径,可能出现在会阴部、大腿根部等位置。
4. 滑动睾丸:睾丸有时可以在阴囊中触及,有时又缩回腹股沟。
5. 回缩睾丸:睾丸虽然已经下降至阴囊,但由于提睾肌反射活跃,可在体检时被推回腹股沟。
隐睾的症状表现
隐睾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阴囊空虚,无法触及睾丸。具体症状包括:
- 出生后观察发现一侧或两侧阴囊明显较小或空虚。
- 体检时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但在腹股沟区域可触及肿块。
-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股沟区不适或轻微疼痛。
- 若为双侧隐睾,可能会导致青春期发育迟缓,如胡须、腋毛稀少,声音变化不明显等。
- 成年后可能出现不育问题,因为睾丸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影响精子生成。
隐睾的危害
隐睾不仅仅是外观上的问题,更会对男性的健康和生育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1. 生育能力下降:睾丸若长期处于体温较高的腹腔或腹股沟区域,会影响精子的产生与质量,成年后易出现不育。
2. 睾丸恶性变风险增加:隐睾患者发生睾丸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数倍,尤其以腹腔型隐睾风险最高。
3. 心理影响:随着年龄增长,患者可能因身体差异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4. 并发疝气或睾丸扭转:隐睾常伴随腹股沟疝,且睾丸位置异常容易发生扭转,导致急性疼痛甚至组织坏死。
隐睾的诊断方法
隐睾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即可初步判断,医生会在婴儿出生后进行常规体检。对于触摸不清的情况,可能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认:
超声检查:适用于腹股沟区域睾丸的定位。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腹腔内睾丸的定位更为准确。
腹腔镜探查:当其他检查无法明确睾丸位置时,可通过微创手段直接观察。
隐睾的治疗方法
治疗隐睾的核心目标是将睾丸移至阴囊内,保护其功能,并降低未来患癌风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
1. 激素治疗
部分轻度隐睾患儿可以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来刺激睾丸下降。这种方法适用于腹股沟型隐睾,成功率约为20%-30%。但对腹腔型隐睾效果不佳。
2. 手术治疗(睾丸下降固定术)
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称为睾丸下降固定术(Orchiopexy)。较好手术时间为患儿6个月至1岁之间,越早治疗,睾丸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高。
手术步骤包括:
- 探查睾丸位置并松解周围粘连。
- 将睾丸引下至阴囊内。
- 固定睾丸于阴囊底部,防止再次回缩。
对于无法找到睾丸的情况(如睾丸缺如或萎缩),可能需要进行睾丸假体植入以改善外观和心理状态。
隐睾的术后护理与随访
手术后需注意局部清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定期复查睾丸位置是否稳定,以及睾丸体积和质地是否正常。建议青春期前后再次评估睾丸发育情况及激素水平,必要时进行精液分析和生育力评估。
隐睾能否预防
隐睾属于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方法。但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产检有助于减少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此外,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生殖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总结
隐睾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儿童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保障男性生殖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在孩子出生后密切关注阴囊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恢复正常睾丸位置和功能,有效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