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之后,身体会经历很多变化,尤其是消化系统。很多准妈妈在孕期会特别注意饮食,想着多吃点营养的,让宝宝长得好。但其实,有些常见的饮食习惯,反而可能影响肠道里的“好细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那什么是肠道菌群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肠道里住着很多种细菌,它们有好有坏。好的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增强免疫力,甚至影响情绪。而一旦这些好细菌变少了,坏细菌占了上风,就可能出现便秘、腹泻、胀气,甚至影响营养吸收,免疫力也会下降。
那么,孕期哪些饮食习惯容易让肠道菌群出问题呢?
第一,偏食、挑食是个大问题。很多孕妇怀孕后口味变了,特别爱吃甜的、油腻的,或者干脆只吃几种自己觉得舒服的食物。这样吃一段时间,肠道里的“好细菌”就可能“饿死”了,因为它们需要多样化的食物来维持生存。尤其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让肠道里的有益菌缺乏营养,导致它们的数量下降。
第二,大量吃高糖高油食物也不好。比如蛋糕、奶茶、炸鸡这些,虽然吃起来很满足,但这些食物容易促进坏细菌的繁殖,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而且这类食物吃多了,还容易便秘,肚子里堵得慌,整个人都不舒服。
第三,过度依赖保健品。很多准妈妈为了补营养,会吃各种营养补充剂,比如钙片、铁剂、维生素D等等。但有些补充剂吃多了,可能会影响肠道环境,比如铁补得太多,会让肠道变“硬”,影响菌群的正常生长。当然,不是说不能补,而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第四,喝太多浓茶、咖啡也不太好。有些孕妇觉得喝点咖啡提神,但咖啡因摄入过多,可能会影响肠道蠕动,还会改变肠道内的酸碱环境,这样一来,菌群就容易紊乱。
第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饮水不足。怀孕后,很多人怕上厕所频繁,就刻意少喝水,结果导致大便干结,肠道蠕动变慢,肠道菌群也容易出问题。水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基础,只有喝够水,才能帮助肠道里的细菌正常运作。
那孕期该怎么吃,才能保护好肠道菌群呢?其实也不难。
第一,保证饮食多样化。每天尽量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是“好细菌”的最爱,能帮助它们繁殖壮大。
第二,适当吃点发酵食品。比如酸奶、纳豆、泡菜这些,里面含有益生菌,可以帮忙补充肠道里的“好细菌”。不过要注意选择低糖、无添加的产品,别吃太咸太酸的。
第三,控制甜食和油炸食物的摄入量。偶尔吃一点没问题,但不能当成主食来吃。保持饮食清淡、均衡,才是长久之计。
还有就是多喝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肠道蠕动,也能帮助菌群维持稳定。
另外,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也很重要。虽然怀孕了不能剧烈运动,但每天散散步、做点孕妇瑜伽,对肠道蠕动很有帮助,也能促进菌群平衡。
总之,孕期饮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也不是光吃补品就行。关键是要吃得均衡、吃得多样,让肠道里的“好细菌”也能安心工作,这样妈妈身体舒服,宝宝也能健康成长。